济郑牵手“山河”天地更宽  黄河时评

时间:2023-12-10

  身为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一条高铁路线从谋划、建造到开通,都是一场事关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的综合考量。

  早在2016年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济郑高铁就被视作连通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高铁大动脉的重要通道。如今,这条连接两座“万亿GDP城市”的线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济南⇌郑州只需不到两个小时,不仅意味着“鲁豫两省”物理距离进一步贴近,更将为两座省会城市以及沿线经济较薄弱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切实红利。随着技术、产业、资本等生产要素向黄河沿线城市的转移扩散,“济南都市圈”“郑州都市圈”进一步相互交融,一条全新的高铁经济带呼之欲出。

  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自此拉开了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序幕。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十多年,正是中国经济社会自力更生、飞速发展的十多年。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契合时代浪潮,山东勇担先行使命,在不断完善高铁网络、重塑交通格局的同时,持续擦亮“山东的路”品牌——自山东省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胶济客运专线”开通以来,山东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319公里,排名全国前列;鲁南高铁的通车,让菏泽迈入了高铁时代,济郑高铁的开通,也结束了聊城无高铁的历史,潍烟、济滨等在建高铁项目,将助力山东的铁路网规模冲刺11000公里的目标,“轨道上的山东”再提速。

  而对于省会城市来说,在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的背景下,山东黄河流域空间规划指出,要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郑高铁的开通,补齐了“一横”的西端,让济南“米”字形高铁规划更近一步,也让济南作为黄河下游地区特大城市的交通优势、城市地位等更加凸显。

  “1.5小时”缩短的不只是时空距离,两地要素流动也在加速。无论是谈业务、找投资、促合作,时间成本都将大大缩短,也让企业和创业者看到更多的机遇。2023年8月31日,山东和河南签署了《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除了交通互联,在生态保护、产业分工协作等多领域,山东与河南也已经签署多份合作协议。北方两个经济大省强强联手,谋划长远,必将在中原腹地的发展注入新的蓬勃“动”力。

  而在造福民生、拉动增长的成绩出炉前,最先感受到济郑高铁通达喜悦的,是生活在两地的普通居民群众。无论是返乡、旅游还是探亲,有了“1.5小时”的高铁速度后,人们出行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随之而来的全新旅游圈、交际圈、工作圈和经济圈,将雨后春笋般诞生在这条高铁经济带的辐射范围内。

  数字是最具说服力的告白:当济南和郑州彼此进入“1.5小时生活圈”,也意味着两地居民有了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诗和远方”变得不再遥远,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周边旅游景点相互串联,沿途风土人情流动呈现,地方特产美食回味无穷……除了物理意义上的道路延伸,济郑高铁的贯通,也将带来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交融、改变,搭建起城市与城市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最熨帖,也最具烟火气的沟通桥梁。

  早上在济南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甜沫,中午到郑州尝一尝味道鲜美的烩面,上午欣赏冬日趵突泉的“云雾润蒸”奇观,下午便能去少林寺亲身体验武术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憧憬,今起成为现实。在鲁豫两省全面合作、紧密联系、共享发展成果之时,两地人民的心已经更先一步拉近了,而这正是更多合作机会涌现的最牢固基石。


上一篇: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入选2023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案例名单全市仅7个!
下一篇: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经济发展释放“1+12”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