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洞”纾解城市停车难

时间:2022-11-17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总量和增量均跃居世界第一,2015到2021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的城市从40个增加到79个。与持续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量相比,我国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

  “办事10分钟,停车1小时”“上班得先请左邻右舍排队挪车”“小区周边道路被停车塞成一线天”“马路乱收费,商圈高收费”……停车难以及停车乱、停车贵长期困扰着城市有车一族,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空间规划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加剧业主停车难矛盾。

  如何补齐城市停车位建设短板,解决好停车这个城市民生难题?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加强充电、加气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2021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安部等印发《关于近期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城市年内完成停车设施普查并对外公开,摸清停车资源底数,动态更新停车资源数据,组织开展智慧停车相关工作。

  人们欣喜地看到,多地已着手行动起来,绞尽脑汁纾解停车矛盾。城市“边角料”泊位资源被挖掘开发,多形态立体停车场“脑洞”大开,智慧停车系统通过大数据赋能供需配置。随着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加大,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停车位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未来让城市“好停车”或将不再成为无解的难题。

  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2亿辆,其中汽车3.15亿辆。随着人们对机动车停车位的需求持续攀升,当单一的停车场布局已不能满足需求时,建设多样类型的停车场就被提上日程。立体停车场、斜置式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太阳能停车场……多形态停车场建设的探索,有望从基层实践的一个个点,成为覆盖更多城市的一个个面。

  在重庆市北碚区万达商圈的立体停车楼,市民通过系统辅助操作,就能把汽车停入车库内,平均用时约30秒;取车时,在系统中输入车牌号或刷卡即可,取车平均用时约60秒,可谓实现了“一键存取”。

  过去,该商圈虽有800多个车位,但周末车位依然紧张。为此,北碚区在商圈附近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建设了机械式立体停车楼,2021年12月投入使用。该停车楼共13层,其中地上12层、地下1层,有5个提升井道、351个车位。当地城市管理负责人介绍,如果按照常规停车场建设,只有130多个车位,采用立体式建设,车位数量则实现大幅提升。

  将车位“叠起来”,用高度换面积,实现城市停车场扩容,正是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场的初衷。根据机械停车设备不同,立体停车场运作方式可分为升降、横移、循环等不同类别。如今,随着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立体停车场已能实现手机预订车位、无人化服务等功能。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机械式停车设备泊位数量逐年增加。

  比起把车“叠起来”,有人更愿意让车“斜起来”,以节省停车空间。此前,就有企业进行了“斜置式停车”模式的探索。这种停车方式,是在原有双层停车位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当车辆行驶至预定托架时,托架前端会缓缓升起,直至达到一定的倾斜角度,再将其拖至狭小的空间中,从而达到压缩空间、增加车位数量的目的。

  这两种机械式停车模式,均具有占地少、容量大、布置灵活等特点,在缓解城市停车难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市北碚区一名城市管理干部说,目前万达商圈立体停车楼尚处于免费停车阶段,后续如何收费、如何收回成本,还需进一步考量。“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仅靠财政投入难以有效满足需求,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是基层面临的课题。”

  如果说建设机械式停车场是破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的一道“加法题”,那么生态停车场、低碳停车场等概念的提出,则是践行宜居城市理念的一道“乘法题”。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公园的西北角,停车场不再是一块冷冰冰、没有色彩的水泥地,而是一块充满设计感的城市空间。绿茵茵的草坪上,整齐地划出一排排停车位,来公园游玩的市民可将汽车停放在此,再也不用为公园附近找不到车位而发愁了。这是呼和浩特打造的首个生态停车场,设有70个车位,为了有效利用空间,车位的边角处被园林部门种上了矮牵牛等。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加快停车场生态化发展步伐,实现城市停车绿化功能,中心将原有硬质铺装全部拆除,选用蒙草集团节水、耐踏、低养护的“快乐小草”进行草坪建植,使用美观、透水性强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进行路面铺装,将停车场改造成高绿化、高承载、高透水、寿命长的现代化生态停车场。

  江苏无锡一家负碳立体停车场,更是将低碳环保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这座停车场能同时容纳1500辆电动自行车和500多辆汽车,安装了两部电梯。1553枚光伏板产生的电量,除满足停车场自用外,还能把大部分电量提供给企业生产使用,实现负碳效应。

  瑞典一家停车场,兼具滑雪山坡、露天剧场、会议中心和旅游景点等多重身份。该建筑的室内是一个5层楼高的停车场,有228个车位,顶部建成了一个斜坡场地。在夏季,该建筑可作为会议中心使用,斜坡场地可作为露天剧场使用;冬季下雪时,斜坡场地则变身为一条滑雪道。全方位照明方案,让该停车场在夜间看起来像一个大灯笼。

  目前来看,加快推进多形态车场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越是停车难的区域,往往空闲土地越少,立体停车场就有了用武之地。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主体对投建多形态停车泊位的积极性不高。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张敏说, 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耗资巨大,相对回报率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不愿投资建设。“相关法规及制度缺位,投资立体停车场存在建筑类别不清、鼓励政策不明、审批程序烦琐等问题,加之土地属性和价格、土地取得时间、投资成本等因素,企业感觉不划算,往往望而却步。”

  解决多形态停车场建设的土地空间矛盾,亟须政府牵头激活城市土地“边角料”。河北省秦皇岛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认为,应积极探索解决用地难题,多渠道增加公共停车设施用地,将边角余地及暂未出让的储备地块、翻修改建空地等确定为停车场建设重点。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整合公共停车资源,本着节约集约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空闲用地、边角地、绿化用地以及地下空间,修建立体停车设施。

  张敏建议,停车泊位短缺的城市和地区,应尽早摸清停车泊位底数等基本情况,结合场地条件和周边环境,分类制定增加停车泊位的措施和计划,做到应增尽增。

  进出自动识别,离场先抬杆放行,后自动付费……在浙江杭州,几乎每个停车场出入口,都醒目地张贴上了“先离场后付费”的字样。这背后,数十亿条数据在网络中汇聚流动。

  杭州打通数据、打破壁垒,把全城70%以上泊位接入城市大脑停车系统,3700多个停车场(点)、80万个泊位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全市一个停车场”粗具雏形。

  “滴,祝您一路顺风!”杭州市民王金金在开车驶出西湖景区一处停车场的同时,完成了车费的自动支付,全程没有停顿和等待。

  “不用停车掏手机扫码付费,省去了很多麻烦。特别是在地下车库,要是信号不好,车子就都堵在出口了。”她说。

  2019年以来,杭州在停车场推出“先离场后付费”功能,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自动计费,一次绑定,全城通用。

  “我们的停车场有3700多个泊位,以往在离场高峰期,尽管我们增加了很多管理力量,还是经常遇到出口排队的情况,自从开通了‘先离场后付费’功能后,顾客离场便捷了,出口拥堵情况也大大得到了缓解。”杭州一大型商场相关负责人说,“先离场后付费”有效减少了停车场出口拥堵情况,也减轻了他们的日常管理压力。

  城市交通满意度,是测量一个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数据的完善、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停车正在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截至目前,杭州全城148万个泊位信息接入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占全市泊位的70%以上。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点)几乎都已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注册用户数超310万人,累计提供服务1.3亿次。

  “若是以每次服务为市民节省30秒计算,‘先离场后付费’已为市民节省超100万小时的离场等待时间。与此同时,车辆离场速度加快,也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更多的停车资源,让有停车需求的市民可以更便捷地找到车位。”杭州市轨道交通运行和公用事业保障中心社会停车保障科科长金建锋说。

  去医院看病停不了车,是不少市民的烦心事。现在,杭州各家医院入口大排长龙的现象少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童医院”),是浙江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其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院区日接诊量达7000人至10000人,是滨江区排名第二的驾车到达区域。

  “距离医院一个路口的地方有多个实时停车指示牌——医院里是否有位置,附近哪个停车场还有空位,一目了然。不用绕着圈圈‘埋头找车位’了。”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的张林静说。

  数据显示,通过增加公共泊位、智能停车诱导等综合设施,浙大儿童医院滨江院区周边区域高峰拥堵指数下降了25.8%,部分热点道路、路口的高峰拥堵指数下降超过50%。

  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找车位不再是“开盲盒”。家住杭州市滨江区东信社区的陈佳锋,以前下班回家经常面临“抢车位”的无奈。得益于社区上线的“邻里停”管理运营平台,他借助手机小程序就能预约小区附近的共享车位错时停车。

  东信社区周围产业园区、学校高度集聚,新杭州人大量涌入,让东信社区停车难问题日趋复杂,“邻里停”平地“挖”出1549个共享车位。“数字化手段可精准匹配园区、小区停车资源。”东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戴笔峰说。

  在杭州市城管局指挥中心,一块蓝色大屏上,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记录着普查泊位、接入泊位、当前占用泊位等实时数据。

  屏幕上的杭州地图被划分成近9000个停车小区,进行网格化管理,以红、黄、绿三色热力图动态实时显示停车难易程度,红色代表饱和,黄色代表拥挤,绿色表示空闲。

  “可以看到,这些网格不是均分的,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杭州市轨道交通运行和公用事业保障中心副主任叶文文说,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对杭州市各类停车资源分布及停车数据动静态信息进行采集,摸清底数,再通过精细计算,回答了停车难背后真正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依据停车网格、高德轨迹数据、违停数据、停车场数据,进行车辆绕行轨迹复杂度分析及违停匹配量化,来回答停车“哪里难”。

  二是依据停车需求及卡口数据、车位数据,进行驻车量实时计算及网格匹配,定量回答停车“有多难”。

  依托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城市管理部门进一步寻找停车难的真正原因以及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是停车场数量“先天不足”的原因?还是有车位,但市民找不到停车场的“技术性原因”?抑或是医院、学校区域短时间“流量堆积”造成的?

  “停车难是动态的,不同区域的停车难成因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叶文文说,杭州在早年的实践中已经发现,在挖掘停车资源、建造更多的停车场之余,若不能真正对症下药,停车难的问题将难以得到高效持久解决。

  例如,在解决杭州观城实验学校停车难时,相关部门将学校地下停车场500余个停车位作为家长接送车停放点,将原先停放在马路边的车辆引导至地下停车场,对家长提供每天2小时的停车优惠,在停车场设置免费阅览室作为家长等候区,有效缓解了早晚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大数据支撑,杭州多个管理部门得以针对停车难这个系统性问题建立起“系统性思维”,形成顶层架构,出台一系列规范标准,改变以往停车治理中“盲人摸象”困境。

  联通停车场“数据孤岛”,开发通用接口,统一接入标准;对发改委、交警、物价、城管等多部门停车信息综合分析,破除职能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明确停车场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修订市政府令,对停车管理机制进行固化;支持消费者停车优惠抵扣,打通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商场会员系统、场库本地停车系统,实现车辆同商圈的跨场库优惠互认,费用自动结算……

  以解决停车难为导向,数字化的思维、技术、工具正在推动杭州深化改革。今年,杭州城市大脑升级为2.0版本。在智慧停车场景中,将以全市停车场及泊位动态在线数据,支撑私有和公有泊位共享共济、车位导航、预约、反向找车等功能。

  智慧停车的升级,还需要制度保障。叶文文说:“如何将专用停车泊位的闲置时段最大程度共享释放?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对停车场内区域进行管理和执法?道路停车未缴费的问题能否与个人征信打通?能停车、好停车、快停车目标的实现还需法治保障。”

  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对提振汽车消费有着重要意义。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时了解到,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措鼓励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但相较于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短板仍待补齐,促汽车消费勿让停车场拖后腿。

  “原以为有了车,想去哪就去哪,结果却是哪有停车位就去哪。”又一次花了大半个小时才停好车后,太原市民高先生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句调侃。当前,停车难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之一。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2015到2021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的城市从40个增加到79个,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总量和增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与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相比,我国停车位建设却相对滞后。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在今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已建设停车场超百万个,但停车位需求缺口仍有8000万个。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城市停车分会会长孙晓波指出,大部分城市对机动车如此快速增长预判和准备不足,对停车位建设缺乏长远谋划,加之历史欠账,使停车位刚性缺口呈不断扩大趋势。

  尽管近年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推进停车位建设,但尚未能根本解决停车难问题。“客观上,由于城市发展建设快、规划调整多,中心城区‘三旧’改造慢、拆迁难、基础设施欠账多等,公共停车场建设存在选址难、落地难。主观上,长期重视动态交通而相对忽略静态交通规划是一个重要原因,加之停车相关政策、新型停车技术等宣传不到位引发邻避效应,项目最终落地少。”孙晓波说。

  停车场建设一次性投入大,资金筹措难,因此我国提出走市场化之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然而,目前多数城市仍主要以行政方式推进,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

  北方某车库制造企业曾投入上亿元在当地建设了10余个停车库,但运营数年来一直亏损,停车收入仅够养活几名车库管理人员,只能勉强维持。“当时我们考察了这几个选址,都是停车需求很高的,但是建好停车场后大家还是先选路边停,不愿意花钱进来停,所以停车场空置率很高,入不敷出。”该企业负责人说。

  一些地方在建设停车位时还存在供需错配现象。一名停车场建设企业负责人说,一般来说,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急需建设停车位,但往往存在土地资源紧张、停车场选址难的问题,这就导致越是停车难的地方越是找不到地方建,最后建了停车场的都不是停车特别难的地方,建成后闲置率高。

  停车场的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现有停车场多数是自走式传统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停车数量少,近几年修建的立体机械式设施大多数为升降横移类车库,节地水平不高,停车体验不佳。而高度节地、方便高效、智能化程度高的垂直升降类车库、平面移动类车库、巷道堆垛类车库以及利用地下空间修建的停车库较少。

  ——工作统筹不够。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涉及发改委、城建、交通、财政、国土规划、城管、交管、质监、环保、林业、民防、消防等多个部门,尽管一些城市成立了治理交通拥堵领导小组或建立了停车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但责任主体过于分散,且不同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办事,对本部门以外的政策理解亦有偏差。这种“九龙治水”的方式,使得从政策制定到综合协调力度和效率都十分有限。

  ——政策配套乏力。多名业内人士谈到,虽然部分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总的来说过于粗放,缺乏配套实施细则,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需求量最大、牵涉面最广、情况最为复杂的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升级改造还未真正破题。有企业提到,从部委到地方在出台政策的时候都没有将消防部门纳入,而事实上消防政策规定往往是制约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

  ——停车资源底数不清。大部分城市从未开展过全面、系统的停车资源普查,停车泊位供需总数、分布情况、结构组成、智能化情况、信息化状况等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政府各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掌握的数据也有欠缺,导致决策支撑不够。

  ——操作欠缺灵活。一名建设企业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和老城区在停车设施建设时往往情况较为复杂,面临很多政策死角,在实际操作时需要一定的灵活度。“如果不灵活,不折中,很多项目搞不了。”

  当前,促进汽车消费已成为稳经济重要抓手,而加快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优化汽车使用环境对于促进汽车消费意义重大。综合来看,各地需要优先开展停车资源普查登记,摸清底数,科学决策,合理布局。尤其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如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物价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推动停车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半月谈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为着力缓解首都超大城市民生难题,北京将在新供商品住房、安置房等项目中,每年按照新供住宅项目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及相应机动车停车位。上海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规定上海新建商品房配套停车位不低于1户1位。

  近几年,随着设计、工艺、材料、信息等技术快速进步,一些企业研发推出了国际领先的智能停车库,受到各方青睐。特别是随着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停车库将是未来方向。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将越来越稀缺,未来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积极推进机械式立体车库特别是智能车库建设。

  孙晓波指出,按照普遍规律,我国现有停车资源刚性缺口约50%,而现有泊位利用率低于50%。近年来,停车指引、车牌识别、无人值守、无感支付、多元化电子支付、共享停车等智慧停车技术和产品逐步得到应用,但由于技术提供商众多,利益格局多元,一个城市一二十家互联网企业、几十个App,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覆盖面有限,使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他认为,应当推动建立城市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将更多泊位资源纳入信息平台,提高车位使用效率。

  在加大停车设施供给的同时,依法管理,出台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及停车运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停车行业管理部门及职责,对停车行业进行系统化、法治化管理。

  位于北京市展览路街道的北营房西里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乱停车造成的矛盾一直尖锐。展览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赵宇亮说,为啃掉这块“硬骨头”,街道会同相关部门以停车管理为抓手,科学制定物业费和停车费收费标准,并引入展览路房屋管理公司开展环境整治和便民服务,极大改善了小区居住品质。

  在北营房西里小区居住20年的居民卜庆男说:“现在虽然收物业费和停车费,但这份钱我们掏得心甘情愿。以前天天担心白天开车出去晚上回来找不到车位,现在每天都有保安巡查,多晚回来都有地方停车。”

  南京市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内部停车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计划共享车位85938个,供市民预约使用。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街道停车管理站站长瞿新忠说,我们街道作为机关单位,首先作出表率,拿出几个车位跟居民错时共享,解决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停车难问题集中发生在街道、小区,规范停车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悉心协调和基层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工作。

  2022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虎台派出所的社区民警黄联国在日常巡逻时发现,由于停车位设计不规范,一小区车辆随意乱停,消防通道受阻。他第一时间联系小区物业,并与城管、交警等部门一起设计方案,协调附近停车场提供车位,畅通消防通道,化解小区多年停车难的问题。

  在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道港云里社区,以党员为骨干,吸收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警务室、居民代表、相关利益人参加的“红色议事厅”,通过“我说您听—您说我想—我做您看”的议事模式,组织了议事协商专场,开拓了社区的工作思路,最终硬是从寸土寸金的小区,挤出上百个停车位的空间,缓解了社区停车难题。

  破解停车难、停车贵,还需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治理和监督。一些小区停车收费混乱、收费偏高,有的甚至出现保安用自己的二维码收停车费累计10多万元后“跑路”。针对此,一些业主自发联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抵制乱收费。

  上海市虹口区一家物业公司服务的某小区于2020年1月成立新一届业委会,由于原业委会及部分业主认为该小区停车费管理存在收支账目不清的问题,新一届业委会向物业公司发函要求对小区停车收费情况进行核查。2020年2月起,业委会在该小区三栋楼的电梯等候厅屏幕上滚动播放物业公司的“劣迹”,主要内容为:临时停车物业公司公共收益表与道闸记录应收费差额巨大,差距达32万元以上,且物业公司拒绝对此作出解释。

  针对部分市民乱停车、挤占公共空间等不良停车行为,除了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市民文明停车,还应引导市民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身为小区业委会成员的梁先生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所在的小区几名业主私划停车位已有10多年,成立业委会后,梁先生和其他成员对小区内的侵占行为进行了梳理和取证,2020年将起诉状提交至法院。

  民法典第271条明确规定,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在广西东方意远律师事务所律师丘新颖看来,一些居民对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的概念模糊,只考虑自己生活便利。而任性乱停车,本质上侵占了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表示,侵占小区公共空间,不仅是自私自利的违法行为,还可能危害公共消防安全和环境卫生。(采写记者:马晓媛、李伟、王昆、乌梦达、鲁畅、黄江林、尹思源、向志强、陈露缘、熊家林、陈旭、郑钧天、段续、许晋豫)


上一篇:贵州六盘水盘州市值得游玩的旅游景点有哪些?自驾游有什么攻略?
下一篇: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诗颂韶城邀你为它写诗!